电力系统工程监理管理:如何实现全过程质量与安全管控
在当前国家大力推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能源结构转型和“双碳”目标的大背景下,电力系统工程项目的规模日益庞大、技术日趋复杂,对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提出了更高要求。作为保障项目顺利实施的关键环节,电力系统工程监理管理的重要性愈发凸显。它不仅是连接设计、施工与业主之间的桥梁,更是确保工程质量、进度、成本与安全可控的核心手段。那么,如何科学、高效地开展电力系统工程监理管理工作?本文将从监理职责定位、关键控制点、流程优化、数字化赋能及团队能力建设五个维度展开深入探讨。
一、明确监理角色定位:从被动监督到主动协同
传统观念中,监理往往被视为“旁观者”或“验收员”,仅负责事后检查和问题纠正。然而,在现代电力工程项目中,监理必须转变为“全过程参与者”和“风险防控专家”。其核心职责应包括:质量把关、进度协调、安全监督、合同执行、信息沟通与风险预警。
例如,在变电站新建工程中,监理不仅要审核设备安装是否符合规范(如GB50147-2010《电气装置安装工程 高压电器施工及验收规范》),还需提前介入土建施工阶段,识别基础沉降、预埋件位置偏差等潜在隐患,并通过技术交底会议推动施工单位整改。这种前置式管理可大幅降低返工率,提升整体效率。
二、聚焦关键控制点:构建“四控两管一协调”体系
电力系统工程监理管理需围绕“四控两管一协调”展开,即质量控制、进度控制、投资控制、安全控制;合同管理、信息管理;组织协调。
- 质量控制:重点在于原材料进场检验、隐蔽工程验收(如电缆沟敷设、接地网焊接)、关键节点见证(如主变压器吊装、GIS设备安装)。建议采用“三检制”(自检、互检、专检)+第三方检测相结合的方式,确保每一道工序闭环管理。
- 进度控制:需制定详细的三级计划(总进度、月计划、周计划),利用甘特图、网络图进行动态跟踪。针对冬季施工、节假日停工等特殊因素,建立预警机制,及时调整资源配置。
- 投资控制:严格审核变更签证、材料价格波动带来的成本影响。鼓励使用BIM技术进行工程量自动核算,减少人为误差。
- 安全控制: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每日开展班前会、专项安全培训(如高空作业、带电操作),配备专职安全员现场巡查,杜绝违章指挥和违规操作。
三、优化管理流程:标准化+差异化并重
统一的监理流程是保证执行力的基础。建议参照《建设工程监理规范》(GB/T50319-2013)建立标准作业手册,涵盖以下步骤:
- 进场审查:核查施工单位资质、人员持证情况、机械设备清单;
- 方案审批:对施工组织设计、专项施工方案(如深基坑支护、大件吊装)进行技术论证;
- 过程巡视:按日/周频次检查施工现场,填写《监理日志》《巡视记录表》;
- 隐蔽验收:组织四方联合验收(建设、设计、施工、监理),留存影像资料;
- 竣工移交:编制《监理总结报告》,协助完成竣工备案。
同时,针对不同类型的电力工程(输电线路、配电房、储能电站等),应制定差异化的监理策略。例如,对于山区架空线路项目,要重点关注杆塔基础稳定性、导线弧垂控制;而对于城市配电网改造,则需强化夜间施工管理、交通疏导方案评审。
四、数字化赋能:推动智慧监理落地生根
随着AI、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的发展,电力系统工程监理正加速向智能化演进。可通过以下方式提升监理效能:
- 远程视频监控:部署高清摄像头覆盖关键作业面,结合AI行为识别算法自动预警违规行为(如未戴安全帽、擅自进入高压区)。
- BIM+GIS融合应用:利用三维模型模拟施工过程,提前发现管线冲突、空间不足等问题,辅助决策优化。
- 移动办公平台:开发监理APP,实现任务派发、数据上传、问题反馈、签字审批全流程线上化,提高响应速度。
- 区块链存证:对重要文件(如验收单、检测报告)进行哈希加密存储,防止篡改,增强信任度。
以某省级电网公司试点项目为例,引入智慧监理系统后,监理单位平均每月节省人工核查时间约30%,问题发现率提升40%,有效支撑了“零事故、高质量”的建设目标。
五、强化人才队伍建设:打造专业型监理团队
监理工作的成败最终取决于人的素质。电力系统工程监理人员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如继电保护、高电压技术、电气设备原理),还需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法律意识。
建议采取三项措施加强人才培养:
- 岗位培训制度:每年组织不少于40学时的专业培训,内容包括最新行业标准、典型事故案例分析、新技术应用解读;
- 绩效激励机制:设立“优秀监理工程师”奖项,与薪酬晋升挂钩,激发积极性;
- 跨领域交流:鼓励监理工程师参与设计院、施工单位的技术研讨会,拓宽视野,提升综合判断力。
此外,应注重青年骨干培养,实行“导师带徒”模式,帮助新人快速成长。某央企下属监理公司通过该机制,三年内培养出8名能独立负责大型变电站项目的总监理工程师,显著增强了企业竞争力。
结语:构建全生命周期监理生态体系
电力系统工程监理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理念更新、流程再造、技术升级与人才支撑四位一体协同发展。未来,随着新型电力系统的快速发展,监理工作将更加注重前瞻性、协同性和智能化。只有持续完善管理制度、拥抱数字变革、锤炼专业能力,才能真正发挥监理在电力工程建设中的“守门人”作用,助力实现安全、优质、绿色、高效的项目建设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