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燃气工程系统管理如何实现高效安全运行?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城市燃气作为现代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安全性、稳定性和效率直接关系到千家万户的生活品质和公共安全。然而,燃气工程系统涉及从气源输送、储配站、管网铺设到终端用户使用的复杂链条,管理难度大、风险点多、技术要求高。因此,如何科学、系统地开展城市燃气工程管理,成为当前行业亟需解决的关键课题。
一、城市燃气工程系统管理的核心挑战
当前城市燃气工程系统管理面临多重挑战:
- 设施老化严重:部分城市燃气管道建设年代久远,材质落后(如铸铁管),腐蚀严重,存在泄漏隐患。
- 智能化水平不足:多数地区仍依赖人工巡检与经验判断,缺乏实时监测、自动预警和远程控制能力。
- 多部门协同难:燃气企业、住建部门、消防、应急管理等多方职责交叉,信息壁垒明显,影响应急响应效率。
- 用户端风险突出:居民用户用气习惯不规范、灶具老化、私接乱改等问题频发,是安全事故高发点。
- 政策标准滞后:部分地区法规更新缓慢,无法匹配快速发展的新技术和新业态(如LNG加气站、分布式能源接入)。
二、构建“五位一体”的系统管理体系
要破解上述难题,必须建立以“制度建设、技术赋能、数据驱动、协同治理、风险防控”为核心的“五位一体”城市燃气工程系统管理体系。
1. 制度体系:夯实管理基础
健全覆盖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制度是前提。应制定《城市燃气工程建设管理办法》《老旧管网改造技术导则》《燃气用户安全管理规范》等地方性规章,并配套建立责任清单、考核机制和奖惩制度。例如,将燃气安全纳入地方政府年度安全生产目标考核,压实属地责任。
2. 技术升级:推动数字化转型
加快智能燃气系统的部署至关重要。通过部署物联网传感器(压力、流量、泄漏检测)、GIS地理信息系统、SCADA监控平台,实现对管网运行状态的全天候感知。同时推广智慧调度系统,基于大数据分析预测负荷变化,优化供气策略。某省会城市试点后,漏损率下降18%,抢修响应时间缩短至平均45分钟以内。
3. 数据融合:打造“一张图”管理平台
整合燃气公司内部数据、政府监管数据、气象数据、人口热力图等多维信息,构建统一的城市燃气数字孪生平台。该平台可支持三维可视化展示、风险动态评估、辅助决策等功能。如上海市已建成全市燃气管网“一张图”,实现从源头到末端的全过程透明化管理。
4. 协同治理:打通政企社三方壁垒
成立由住建、应急管理、公安、街道组成的联合工作组,建立常态化联席会议机制。鼓励社区网格员参与日常巡查,形成“企业主责+政府监管+群众监督”的共治格局。北京市朝阳区推行“燃气安全管家”制度,每栋楼配备一名专职联络人,有效提升了隐患发现效率。
5. 风险防控:强化预防为主理念
建立分级分类的风险管控机制,对重点区域(老旧小区、商业综合体、学校周边)实行差异化巡查频次。定期开展应急演练,提升实战能力。引入第三方专业机构进行安全审计,及时识别潜在漏洞。此外,应加强用户教育,通过短视频、社区讲座等形式普及用气知识,减少人为失误。
三、典型案例解析:某市燃气系统管理改革实践
以江苏省苏州市为例,该市在2022年起实施为期三年的燃气系统提质增效专项行动:
- 全面普查建档:投入专项资金对全市3.2万公里燃气管网进行GPS定位测绘,建立电子台账,消除“无档案”盲区。
- 智能监测全覆盖:安装超声波泄漏探测仪1200余台,实现重点地段每小时一次自动扫描,异常情况即时推送至管理人员手机。
- 老旧管网更新计划:制定五年改造路线图,优先更换使用超过20年的铸铁管,累计完成更新约600公里,显著降低事故率。
- 公众参与机制创新:上线“燃气安全随手拍”小程序,市民可通过上传照片举报隐患,核实后给予奖励,形成全民监督氛围。
经过两年实施,苏州燃气事故发生率同比下降47%,用户满意度达96%,被列为全国燃气安全管理示范城市。
四、未来发展趋势与建议
面向碳中和目标和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城市燃气工程系统管理将呈现以下趋势:
- 绿色低碳转型:鼓励掺氢天然气试点、生物质气利用,推动清洁能源替代传统化石燃料。
- AI赋能预测维护:利用机器学习算法分析历史数据,提前预判设备故障,变被动维修为预防性维护。
- 标准化与国际化接轨:推动地方标准向国家标准转化,借鉴欧美先进经验(如英国Gazprom的智慧管网模式)。
- 用户侧精细化运营:开发APP提供用气分析、账单提醒、一键报修等功能,增强用户体验感。
为此,建议政府加大财政支持力度,设立专项基金用于老旧管网改造;鼓励高校和科研机构开展燃气安全关键技术攻关;完善法律法规体系,明确各方权责边界,确保系统管理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结语
城市燃气工程系统管理不是简单的运维工作,而是一项涵盖政策、技术、组织、文化等多个维度的系统工程。只有坚持问题导向、创新驱动、多元共治,才能真正实现燃气系统的本质安全与高效运行,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安心、便捷、绿色的能源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