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坑水系统工程管理局如何高效统筹水资源管理与生态保护?
在当前全球气候变化加剧、水资源日益紧张的大背景下,科学、系统地管理区域水资源已成为各级水利部门的核心任务。作为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重要的水利管理机构,罗坑水系统工程管理局(以下简称“罗坑水局”)近年来通过制度创新、技术赋能和多方协同,在保障区域防洪安全、优化供水结构、修复水生态环境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那么,罗坑水系统工程管理局究竟是如何做到统筹兼顾水资源利用与生态保护的呢?本文将从组织架构、技术创新、项目实践、生态治理及未来展望五个维度深入剖析其成功经验。
一、构建高效协同的组织体系:机制创新是基础
罗坑水系统工程管理局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以“统一规划、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原则,不断优化内部职能配置,形成了覆盖流域管理、工程运行、水质监测、应急调度等多领域的闭环管理体系。该局设有综合办公室、工程管理科、水资源调度中心、水政监察大队、水质检测站等多个职能部门,并建立了由局长牵头、分管副局长分工负责的工作机制,确保各项任务落地见效。
值得一提的是,罗坑水局创新性地设立了“流域协调委员会”,联合地方政府、环保部门、农业部门及周边村民代表共同参与决策,实现了从“单一管理”向“多元共治”的转变。例如,在2023年开展的罗坑水库清淤扩容工程中,该委员会不仅协助完成了征地补偿方案制定,还推动了沿线农田灌溉系统的同步改造,有效避免了因工程建设引发的社会矛盾,体现了基层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转型。
二、强化数字赋能:智慧水利建设走在前列
面对传统水利管理模式效率低、响应慢的问题,罗坑水局主动拥抱数字化浪潮,率先在辖区内建成覆盖全流域的“智慧水利平台”。该平台整合了气象预报、水文监测、视频监控、闸门控制、水质在线分析等多项功能模块,实现对重点水利工程的全天候实时感知与智能预警。
以罗坑水库为例,平台部署了30多个自动测流站和5个水质传感器,每15分钟更新一次数据,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如浊度突增、pH值偏离正常范围),系统会立即推送告警信息至管理人员手机端,并自动启动应急预案。2024年初,平台成功识别出上游某企业非法排污行为,提前干预后避免了水体污染事故的发生,充分展示了信息化手段在风险防控中的强大作用。
此外,罗坑水局还开发了移动端APP,方便一线巡检人员随时上传现场照片、记录设备状态,极大提升了日常运维效率。据统计,自平台上线以来,水库调度响应时间缩短了60%,故障处理平均时长下降至2小时内,真正实现了“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的目标。
三、聚焦重点项目实施:打造民生水利标杆
罗坑水系统工程管理局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围绕群众最关心的饮水安全、农田灌溉、防洪减灾三大需求,策划并推进了一系列重大水利工程。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罗坑镇农村饮水安全提升工程”和“罗坑河堤防加固工程”。
在前者中,罗坑水局联合财政、住建等部门,投入资金超3000万元,新建取水泵站2座、输水管网85公里,解决了约1.2万人长期饮用高氟水的问题。同时配套安装净水设备,使出水水质达到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22)要求。该项目被评为2023年度广东省优质水利样板工程,成为乡村振兴战略下的典范案例。
而在后者中,针对历史上的易涝区域,罗坑水局采用“生态护岸+雨水花园+滞洪区”三位一体的设计理念,对长达12公里的河道进行综合整治。不仅提高了防洪标准至50年一遇,还新增绿化面积近10万平方米,形成集防汛、休闲、科普于一体的滨水空间。当地居民纷纷表示:“以前下雨就淹,现在出门散步都能看到鱼虾游动。”这种“治水即育人”的思路赢得了广泛好评。
四、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生态修复与水源保护双轮驱动
罗坑水系统工程管理局深知,单纯依靠工程措施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将生态保护融入日常工作中。为此,该局制定了《罗坑水系生态修复三年行动计划》,明确六大重点任务:湿地恢复、生物多样性保护、面源污染治理、河湖连通性改善、水文化传承与公众参与机制建设。
具体实践中,罗坑水局联合科研机构开展了多项生态修复试点。例如,在罗坑水库周边实施退耕还湿工程,拆除原有硬化堤岸,种植芦苇、香蒲等本土湿地植物,重建鱼类产卵场;在支流设置人工浮岛,吸附氮磷污染物,促进水生植物生长;并在重要节点设立生态缓冲带,减少农业化肥流入。经过两年努力,库区水质从Ⅲ类提升至Ⅱ类,鱼类种类由原来的12种增加到28种,鸟类数量翻倍增长,生态系统逐步趋于稳定。
同时,罗坑水局建立“河长+警长+林长”联动机制,定期组织巡查执法,严厉打击非法采砂、倾倒垃圾等违法行为。2024年全年共查处违法案件17起,清理违规养殖网箱3处,有效遏制了人为破坏行为,守护了水环境的“生命线”。
五、未来展望: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罗坑水系统工程管理局正积极谋划新一轮改革发展。下一步,该局计划依托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机遇,探索跨区域水资源调配合作机制,争取纳入省级水网先导区试点;同时加快智慧水利二期项目建设,引入人工智能算法预测用水趋势,进一步提高水资源配置精准度。
更重要的是,罗坑水局将更加注重人才队伍建设,计划每年选派骨干赴国内外先进地区学习交流,引进高层次水利专业人才,打造一支懂技术、善管理、能攻坚的专业队伍。此外,还将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共建产学研基地,推动科技成果快速转化应用。
正如罗坑水局局长李伟明所言:“我们不仅要管好一条河、一座库,更要守护一方百姓的幸福生活。”正是这种使命感与责任感,使得罗坑水系统工程管理局在新时代水利事业发展中持续发挥着示范引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