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义市软件实施工作会议:如何推动本地数字化转型与高效落地
在数字经济加速发展的背景下,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兴义市正积极推进政务、企业及公共服务领域的数字化转型。2025年9月7日,兴义市召开了一场聚焦“软件实施”的专题工作会议,旨在统一思想、明确目标、细化任务,确保各类信息系统项目高质量落地见效。本次会议不仅是对前期工作的总结复盘,更是对未来三年软件应用与管理机制的系统部署。
一、背景与必要性:为何要开这场软件实施工作会议?
近年来,兴义市在智慧城市建设中取得阶段性成果,如“智慧城管”、“数字文旅”、“一网通办”等平台已初步建成并投入使用。然而,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仍存在诸多痛点:部分系统功能冗余、数据孤岛严重、用户满意度不高、运维响应慢等问题日益凸显。这些问题的背后,反映出软件实施环节存在规划不科学、执行不到位、协同机制缺失等深层矛盾。
因此,本次会议的核心目的就是建立一套标准化、流程化、可追踪的软件实施管理体系。通过强化顶层设计、优化资源配置、压实责任链条,真正实现从“建起来”向“用得好”转变,为兴义市打造区域性数字经济发展高地提供坚实支撑。
二、会议内容详解:六大核心议题全面覆盖软实施全生命周期
1. 系统规划阶段:以需求为导向,杜绝“拍脑袋决策”
会议强调,所有软件项目必须先进行充分的需求调研和可行性论证。要求各单位提交《软件实施需求说明书》,由市大数据局牵头组织专家评审,重点评估业务必要性、技术可行性、投资回报率和风险控制能力。特别指出,严禁将软件建设简单等同于硬件采购或外包服务,而是要围绕“解决实际问题”这一根本出发点。
2. 项目招标与合同管理:规范流程,防范法律与履约风险
针对以往存在的中标后变更频繁、合同条款模糊等问题,会议明确提出“三审三签”制度——即由技术部门、法务部门、纪检部门联合审查招标文件;签订合同时必须包含明确的功能清单、交付标准、验收条款和违约责任;项目执行期间实行周报制度,重大事项须报备审批。
3. 开发与测试阶段:引入敏捷开发理念,提升迭代效率
会议鼓励采用敏捷开发模式(Agile Development),将大型项目拆分为多个小模块,每两周完成一轮功能上线与用户反馈收集。同时设立“质量门禁”,每个版本发布前必须通过自动化测试、人工验证和压力测试三道关卡,确保系统稳定性与安全性。
4. 上线与培训:注重用户体验,避免“上线即弃用”
软件上线不是终点,而是新起点。会议要求各项目单位制定详细的用户培训计划,包括操作手册编写、视频教程制作、现场实操演练等,并设立“首月支持窗口期”,安排专人驻场答疑解惑。此外,建立“使用率+满意度”双指标考核机制,作为后续运维投入的重要依据。
5. 运维与持续优化:构建闭环反馈机制,实现长效运营
会议提出建立“问题收集—分类处理—结果反馈—效果评估”的闭环机制。依托市政务云平台搭建统一运维门户,实现故障工单自动派发、进度可视化跟踪、绩效量化评价。同时,每年组织一次“软件效能评估大会”,邀请第三方机构对全市在用系统进行全面体检,形成《年度软件健康度报告》。
6. 安全与合规:筑牢网络安全防线,守住底线红线
随着数据价值不断提升,信息安全成为重中之重。会议明确要求所有软件项目必须符合《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及相关行业标准,强制启用身份认证、权限分级、日志审计等功能。对于涉及敏感信息的系统,还需通过等保三级测评,确保数据存储、传输、访问全过程可控、可管、可溯。
三、典型案例分享:从失败到成功的转变启示
会上,兴义市某乡镇卫生院原有一套电子病历系统因未充分考虑基层医生使用习惯,导致上线半年内使用率不足30%。后来通过重新梳理流程、简化界面、加强培训,最终实现使用率提升至85%以上。该案例被列为典型经验,在全市范围内推广其“需求前置+场景适配+持续改进”的三步法。
另一个案例来自市财政局的预算管理系统升级项目。初期由于缺乏跨部门协同机制,造成财务、资产、采购三个子系统割裂运行。经过此次会议推动,建立了“业务主责单位+技术承建方+纪检监督组”的三方联动机制,仅用三个月就打通了数据壁垒,实现了全流程在线审批。
四、未来展望:打造“兴义样板”,助力区域数字治理现代化
会议最后指出,软件实施工作会议不应是一次性的活动,而应成为常态化工作机制。下一步,兴义市将探索建立“软件实施白名单制度”,对优质服务商给予优先推荐;推出“数字赋能先锋奖”,表彰在软件落地应用中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同时推动成立市级软件实施专家库,为各级单位提供专业指导和技术支撑。
通过本次会议,兴义市不仅明确了软件实施工作的方向路径,更凝聚了共识、激发了动力。可以预见,在政策引导、机制创新和人才支撑下,兴义市将在数字化浪潮中迈出更加稳健的步伐,走出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软件实施高质量发展之路。